东方文艺网

主页 > 新闻 >

用艺术传承革命初心(2)

  从上乘之作到旷世之作,中间必定要经过反复修改打磨。与会专家认为,《大河开凌》已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距离成为艺术精品还有打磨提高的空间。

  在剧作方面,马也认为该剧结尾处理得不够得体,破坏了整体的艺术构思和艺术意境,应该围绕迷糊保护《共产党宣言》的传奇性故事展开讲述,进一步深化塑造迷糊“阿甘式”的人物形象。王蕴明也表示,《大河开凌》在剧作构思上还缺乏合理性,如刘新雨作为中央特派员来到刘集村的人物前史、周恩来总理寻找初版《共产党宣言》的缘由等应当详细交代。柳萍认为,“尾声迷糊的再次上场形成剧作上的前后呼应,显得有些重复,这种衔接还需要商榷。”宁波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一级演出监督邹建红认为,迷糊与刘新雨的朦胧之爱缺少变化,直接发展到刘新雨要迷糊为其梳头的情节显得突兀,剧作上需要层层铺垫,最后推向高潮。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颜全毅表示,“人为制造歇斯底里的悲愤不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刘新雨的牺牲与迷糊的悲愤前后衔接显得刻意,需要处理得细腻一些。另外,刘新雨对迷糊的感情太模糊,需要再明晰一些。”

  在主题立意方面,马也认为要坚定艺术自信,通过艺术表达出“书在人在”的超越性价值。查明哲表示,“《共产党宣言》最具价值的地方在于对人的尊重,对尊严、自由权利的获得,《大河开凌》应当表现出这一核心价值。”王俭认为,“《大河开凌》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也要注重与现实的贯通、观照和共鸣。”同时他指出,要提升《共产党宣言》在剧中的象征性和哲理性。

  在人物形象及关系的塑造方面,王蕴明认为迷糊的年龄问题需要符合真实,不能虚化处理。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研究员王华莹认为,刘新雨需要增加一些感人的情感,迷糊的醒悟需要提早一些,迷糊母亲的去世显得草率,需要打动人心的处理。查明哲提出,刘新雨与作为地主的父亲间的关系线需要再深挖,后者的思想变化需要再刻画。颜全毅认为,“人物关系是核心的生产力,是人物冲突的关键。《大河开凌》中刘新雨与迷糊的关系需要把握分寸,迷糊的动作要有合理性。”

  在演员表演上,柳萍认为刘新雨牺牲后与迷糊的对话会打断台前表演的连贯性,建议只让迷糊进行表演。汪荃珍表示,“艺术表演的关键在于分寸,演员在舞台呈现中要注意收、放的技巧。迷糊的表演不能为了唱而唱,刘新雨的形体动作需要增加创造的空间。”另外,在音乐上,她提到演员在唱段的高潮部分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唱腔的音乐应当作调整;刘新雨的出场显得平淡,需要主题音乐或锣鼓经的结合。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原创作部主任、一级作曲徐志远认为,“《大河开凌》作为山东的地方戏,需要在音乐上凸显吕剧的韵味,深入挖掘地方戏的美感。”

  在舞美设计上,章抗美表示,“《大河开凌》的内景由若干片段组成,可以再集中一些,不要过于分散。”同时,他建议将八路军的服装换成武装起来的农民服装,表现为游击队的形象。柳萍认为结尾处花堆的呈现方式太满,容易让人跳戏。另外,在灯光布置上,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胡耀辉认为,“《大河开凌》的灯光需要根据故事的时代空间、人物的情感变化作出区分,在灯光中融入创作者的态度,尤其是顶光要把握到位,服务好演员的形象塑造。”

  精益求精,艺无止境。在听取与会专家的意见后,蒋庆鹏代表吕剧《大河开凌》主创团队表示,接下来将认真梳理、分析与会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力量以更高的标准继续修改打磨,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呈现出《大河开凌》更精彩的面貌。(张义文)

[ 责编:李姝昱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