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艺网

主页 > 新闻 >

姥姥的田

 第十三届荷花奖获奖作品《姥姥的田》随笔                               ——作者 李燕   摄影 赵廷玺

这是一部给予我们生活启示的精典佳作。舞蹈以吉林地区独有的东北“袖头秧歌”为素材,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我们讲述姥姥与田地间的深厚情感,反映东北黑土地上的人文情怀。

田地的存在是姥姥生存的最终根源与目的,也是姥姥一生快乐的最终根源。“地是父母面,一日见三见”。舞蹈一开始,姥姥起身颤颤巍巍地向田间缓缓走去,田地竟是那般的灵性,笑迎簇拥着姥姥,又依偎在姥姥膝下享受着姥姥的爱抚。细腻柔美的将姥姥的精神寄托、田地与姥姥间唇齿相依的深情画面呈现出来,令人动容。随后画面一转,姑娘时的姥姥,勤勤恳恳在田间播种、锄地、施肥,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编导精妙的借草帽道具意蕴生命的诞生。姥姥挺着肚子下田,背着孩子也劳作,庄稼终是长高了。迎来丰收的盛景,真是“人勤地不懒,地内出黄金”!庄稼从姥姥手中深情的接抱孩子,那珍视孩子的眼神,除了进一步表达田地与姥姥相互依存的真情,又启示了“庄稼百样巧,地是无价宝”的意义。舞蹈尾声,田地依然围簇着姥姥,此处激昂的音乐声突然定停于田地向姥姥的“抛”和姥姥的“接”,这一“接”一“抛”中又寓意了“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的欣慰喜悦。

跨时空的表现手法将人与庄稼的对话,以及丰收后的喜悦进行拟人拟物的表达,不得不说《姥姥的田》是难得的东北秧歌力作。不经意间运用东北秧歌的技术,不经意间传递着真善美,不经意间将作品的艺术美与深刻内涵精妙结合。一切的“不经意”中流畅且无痕迹的处理,正是创作的成功之处。“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源,农以地为主。”这正是我们艺术创作要寻的“根”!在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姥姥的田》注入着时代的精神、时代的活力、时代的内容、时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情趣,反映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

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为舞蹈事业繁荣发展不断求索的舞蹈艺术家的坚定,感受到追求理想的舞蹈创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感。向忠守初心,坚持寻根探索,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为传承中华传统的艺术文化积极贡献的中国舞蹈家协会顾问王小燕深深致敬!向人文学院此次荷花奖呈献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且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谐统一的艺术精品,表示由衷的祝贺!

 

(责任编辑:admin)